音乐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即是用言语的方式论述和解读音乐。文章从言说音乐的问题和疑难入手,参照并进一步引申美国音乐学家列奥•特莱特勒的思想观点,一方面承认言说音乐存在限度,另一方面也肯定了隐喻方式对言语限度的突破,并论证了其中潜在的丰富可能性。
借用鲍曼世界音乐研究方法,从跨文化对话视角剖析张维良中国民乐创新之路,为中国民乐发展与世界音乐研究提供一种参照与启示。
文章描述了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哲学解释学家伽达默尔对审美意识的批判与理解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的阐述,以及后现代对审美现代性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历史性局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基础是建立在自笛卡尔以来的认识论的普遍主义哲学上,而哲学领域早已实现哲学语言学转向,同样,国际音乐教育的哲学已经转向将“音乐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文化哲学基础上。
王次炤回忆他所经历的有关中央音乐学院改革和发展几件大事